上一页|1|
/1页

主题:基民不满 基金管理费“旱涝保收”遭炮轰

发表于2008-07-25
 

基民矛头直指管理费过高 基金公司“生命线”骤遇压力

遭遇惨重损失的基民们正将怨气撒向基金公司,新的目标则是基金公司的管理费。近期许多基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市场低迷时基金公司应该和基民共担风险,降低基金管理费的提取比例,而这种呼声也得到了不少专家的认同。由于在当前运营模式下管理费几乎是基金公司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降低管理费的提议无疑触及了基金公司的“生命线”,基金行业正遭受一场新的危机。

“旱涝保收”遭炮轰

基金行业的盈利模式很独特,基金公司的收益绝大部分来自于对旗下基金提取管理费用。广义上的管理费包括基民申购和赎回费、基金管理费、托管费以及运作费等,其中构成基金公司收益的是基金管理费和部分申赎费用等。由于这种收益方式与基金业绩关系并不密切,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旱涝保收”的盈利模式。

这种与业绩脱钩的盈利模式一直为市场所诟病,而经历了今年上半年的暴跌后,深套的基民们开始集中向这种模式开火,媒体上,网络上质疑声四起。在上海某营业部,基民陈先生对这个问题反应异常激烈:“基金公司在挽留我们这些客户的时候,总是强调看好长期投资,要坚持,可是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和我们同甘共苦呢?我们亏得这么惨,适当地降低一些管理费远远比那些空洞的话能安慰我们,更何况基金运作这么差,凭什么还收这么高的管理费?”

基民的呼声也得到了专家的响应。《基金法》起草小组原组长王连洲就明确表示,在目前股市低迷,基金投资者出现大幅亏损的情况,仍然按照牛市的费率收费,这不合理,适当降低管理费势在必行。他指出,起草基金法时就为基金公司降低管理费留下了空间,基金公司和基民之间属于信托关系,管理费的高低可以由双方来约定。

事实上,已有基金开始尝试停收管理费。博时价值增长基金此前宣布,由于单位净值低于其价值增长线,根据基金成立合约规定,暂停收该基金的管理费。不过,博时价值增长停收管理费在基金业仍属个案,据记者了解,除少数基金外,大部分基金并没有在基金合同中设置停收或减收管理费的条款,这也就意味着,从法律角度而言,只要基金公司不主动提出降低或者停收管理费,这种“旱涝保收”的模式仍然可以持续下去。

“因噎废食”不可取

对于基民的呼声,基金公司也很尴尬。某基金公司高管向记者表示,目前基金公司收取管理费的模式是国际通行做法,而费率标准则取决于管理层的安排。他指出,管理费收取是基金公司正常运行的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收入维持运营,基民的利益将无法得到保障。“他们(基民)要看到,不是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富裕,那些中小基金公司还需要这些管理费来维持运营,如果降低管理费,会触及基金的生存条件,最后得不偿失的还是他们自己。”该高管表示。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李薇则认为,收取管理费是维持基金公司正常运营的一个必要手段,只有收取管理费后,基金公司的运作才会在阳光下进行,否则,没有了经济来源的基金公司为了维持生存,势必会寻找非阳光化的盈利方式,而这必然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如果希望这个行业能够正常发展,就不能过于苛求,否则就会导致行业内没有人愿意从事生产,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基民们如果对基金不满意,可以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或者调整投资配置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李薇说。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任由基金自行调整费率很容易出现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但是有关方面可以考虑通过统一部署的方式灵活调控基金管理费的收取标准,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基金业的信任危机,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这种调整变得有序。

上一页|1|
/1页